2008年国内玉米再度迎来大丰收,市场供需形势逐渐转为供过于求。随着国家对玉米托市力度的持续加大,其价格整体已呈明显的上涨趋势。不过,随着市场收购价格的回升,国内多数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经营却更趋艰难,国家仅仅取消临时关税对企业利润增长的推动极为有限,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出台鼓励深加工产品出口的相关配额、退税、财政等政策。具体分如下:
政策收储改变国内玉米市场供求格局
为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有关部门决定进一步加大临时存储玉米收储力度。近日,国家粮食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达第四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安排中储粮在东北三省一区收购国家临时存储玉米1000万吨,其中:内蒙古100万吨、辽宁200万吨、吉林500万吨、黑龙江200万吨,收购价格、收购资金安排等有关事宜,仍按现行规定执行,收购执行期截止到2009年4月底。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及时下达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由此可见,今年中储粮在玉米市场上“贸易商”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对后市玉米价格的话语权也更趋强硬。
利好政策提振玉米价格,国内深加工企业亏损加剧
国家托市政策将东北玉米价格抬升到了企业难以承受的水平,眼下,吉林大部地区的玉米收购价格已由新粮上市初期的1200元/吨涨至1350元/吨。随着第四批国储临时收购的展开,东北玉米市场将面临货源进一步紧缺的局面,其价格有望继续呈现涨势。原料成本的增加对玉米淀粉的价格而言是一个硬性的拉动,倘若淀粉价格不相应调整,那么企业每生产一顿淀粉平均亏损额就要从之前的200元-300元增加至300元-400元。不过,即使以目前调整后的价位出厂,生产一吨淀粉企业仍要亏损100元左右,吉林省一些经营资历丰富的老牌龙头企业,也已陷入了亏损局面。
深加工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玉米消费主体之一,急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
在我国北方产区引进玉米深加工企业可以起到消耗本地玉米,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按照惯例,我国北方产区的玉米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消耗:本地深加工、南下进入饲料企业、出口。由于四千万吨玉米的国家临时存储均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因此东北玉米价格较关内玉米而言,已形成明显倒挂,制约了南方饲料企业对东北玉米的采购意愿;而自去年以来,我国玉米出口又受到国家限制,难以对市场价格起到有效推动作用。因此,如何尽快采取政策扶持,使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恢复正常经营自然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综上所述,要想促进现阶段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的需求,仅仅取消临时关税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还应尽快研究恢复出口退税等措施,并可根据企业的玉米加工能力,每加工一吨玉米给予一定的补贴。此外,由于国内饲料养殖行业仍处于恢复阶段,倘若深加工企业需求继续保持低迷,有的甚至面临倒闭,届时政府不仅将面临如何安置失业员工的困境,同样还会给二季度后的顺价销售带来一定的压力。(高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