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进强一家四口的生计全指望着牛舍里的63头牛,其中7头“黑白花”每天还能产奶近一百公斤,这让老鲍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但是,我省不少牛奶公司因老鲍的养殖场日产量太少而拒收老鲍的牛奶,无奈的他只能自寻销路。
自2007年年底起,在西宁市城西区盐湖巷熙熙攘攘的早市上,每天早晨7点都会有个男子卖牛奶,到9点左右,3大桶牛奶基本能卖完,他就是41岁的鲍进强。
鲍进强,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刘家寨村村民,是养奶牛的好把式。2007年,村里在附近的火烧沟西侧租了一片荒地搞养殖,老鲍在自家牛棚里转悠了好些日子,思前想后决定响应村里的号召搞个大一点的养殖场。于是当年年底,老鲍的西宁城西宝伊儿奶牛养殖场开建了,“我的养殖场占地面积1亩,每年给火烧沟交210元租赁费”。
老鲍的养殖场是城西区火烧沟养殖场(隶属于西宁市城西区成朴工贸有限公司)的一部分,养殖场的资金来源为国家投入、村集体投入和村民自筹,总面积60亩,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当年登记在册的养殖户共有106户。据刘家寨村村委会主任李顺德介绍,养殖户主要有自己养殖和联营两种形式。李顺德说:“经过一年多的运转,现有养殖户56户。原因是有些人在观望,有的人修建养殖场后资金不足而运转困难,有的人因销路问题而经营不善,因此养殖区没能实现100%使用。”
听说村里要引导养殖户发展酸奶产业,老鲍的心又热了,“酸奶挣钱啊,现在我一斤牛奶卖一块五,要换成酸奶就能卖3块。”但是问题随之而来,从109国道与富兴路交会处沿着富兴路往南走近五公里才能到养殖场,而这段路有的地方是水泥路,有的路是砖路,更差的是土路,如果把酸奶从养殖场运出来,老鲍说,“肯定颠成糊糊了”。
在老鲍家附近的马生军家,空荡荡的牛舍里只有两头牛,“喂不动啊,饲料也贵,一天一头牛要吃二三十斤料。”马生军说。李明军和李明德是兄弟俩,原本也是养牛户,但是由于养牛的成本高,养了一阵子经济上有些吃力,于是3个月前,他们两户合为一户,改为养羊,现在圈里养着三百多只羊。老鲍给我们算了笔账,一头牛进价要八九千元,养10头就要近10万元,一头牛一天的饲料按25斤算,每斤饲料0.91元,每头牛每月就要花682元,一头牛的生产周期要一年半左右,因此,养这么多牛少说也得十万元周转资金。可这对于普通养殖户来说比较困难。
李顺德说:“我们打算在养殖场附近建一座挤奶站,由挤奶站统一收集养殖户的牛奶,经过初步处理后送往省内的牛奶加工企业。这样一来,企业可以从我们这里得到稳定的奶源,养殖户的收入也有了保障;或者由某一家养殖户带领大家做牛奶深加工,制成酸奶后能提高牛奶的利润率,村里也会积极帮助养殖户。”
西宁市城西区农牧局畜牧办公室有关人员介绍:“火烧沟畜禽养殖基地今年将修建沼气池40座,以改善养殖基地的环境卫生状况。”除此之外,城西区政府今年将以火烧沟畜禽养殖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肉牛、羊贩运育肥,加快发展肉禽蛋禽养殖,推广立体养殖、生态养殖和科学养殖模式,还会将原本散乱、设置不合理的养殖种类细化、规制清晰,加强基地防疫工作。
当这些声音传到老鲍耳朵里时,他美滋滋地笑了,“养牛我会,只要上面(政府)把我们支持着、管着,我们养殖户的心里也就踏实了。”
不仅如此,李顺德的想法也已付诸行动。就在记者去西宁市城西区农牧局采访的前几天,李顺德已经写好了建挤奶站申请立项的意见书。区农牧局的工作人员说:“这个想法特别好,只要能立项,我们将积极提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