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由于日本鳗鲡苗种丰收,我国养殖池塘存池鳗鲡量大,资金短缺等因素导致苗种价格较2005年大幅度下降;2005年5月29日起,日本将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鳗鲡产品药物残留控制更为严格,为减少养殖过程药物使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养殖者普遍选择病害较少的日本鳗鲡进行养殖。因此,我国日本鳗鲡投苗量较往年大幅度上升,约投放60吨(2005年23.3吨);欧洲鳗鲡投苗量下降,约投放42吨(2005年87.5吨)。使2006年度我国鳗鲡养殖品种数量发生了根本改变。我国投苗时间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以后,投苗时间相对偏迟。为保障养殖鳗鲡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本年度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药品的使用,更注重养殖环境的改良和养殖日常管理工作;部分疾病目前尚无良好的控制药物和控制方法,导致的损失也较严重。但由于欧洲鳗鲡养殖量的下降,由病害导致的损失较2005年下降。根据上半年我所的养殖鳗鲡病害的门诊及病害测报结果,简要介绍上半年养殖鳗鱼的病害种类、流行情况和防治现状。
一、上半年养殖鳗鲡病害发生的种类、危害及流行情况
根据测报数据分析,福建省2006年上半年养殖鳗鲡共发生了14个病害种类,其中细菌性疾病6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病5种、其它类型疾病2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分别占了42.86%和35.71%,详细情况见图1。细菌性疾病危害较为严重的是:欧洲鳗脱粘败血病、日本鳗的溃疡病、烂鳃、烂尾病、白仔培育期发生的爱德华氏菌病;寄生虫仍然是指环虫、三代虫和小瓜虫病危害最为严重,消化不良症的发病率较高。
二、上半年养殖鳗鲡几种主要疾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现状
1、欧洲鳗脱粘败血症
脱粘败血症仍是欧洲鳗鲡养殖过程中危害和引起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今年欧洲鳗投苗时间比往年推迟,投苗量亦比往年少,但上半年欧洲鳗鲡发生的脱粘败血症却比往年有所提前,已有超过一半的欧洲养殖场发生了脱粘败血症,总平均死亡率为投苗量的8%左右。发病高峰为红虫投喂后期及黑仔培育前期。本症传染性强,影响范围广,造成损失大,一旦场内发现个别池塘感染发病后,终将传染全场新鳗发病;已经发生过此病症的2龄鳗不再感染此症。
预防方法主要是降低养殖密度,及时分池;控制投饵:切勿加料过快,暴食;定期进行水体消毒、调整水质,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的影响;降低水中病原菌数量,及时驱虫,降低寄生虫尤其是拟指环虫的感染数量。治疗时,应首先驱除寄生虫,在发病高峰期才进行抗菌药物的治疗,方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死亡量。
2、日本鳗鲡溃疡症
溃疡病主要发生于日本鳗鲡,已分离到的病原为创伤弧菌和鳗弧菌,但病原体还未完全明确。常发生在带有盐份的养殖池。流行于水温低于20℃的季节,一般于12~4月流行,流行高峰为1~4月,当水温高于23℃时本症不发生。引起的死亡率一般达0.1%~0.5%左右。病鳗主要症状为鳍条出血发红,肛门红肿,躯干部皮肤褪色、隆起或糜烂。传染速度快,引起的死亡率高。预防方法主要是保持池水水质清洁、定期消毒。治疗采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盐酸土霉素+三黄粉+五倍子药浴浸泡病鳗36~48小时;本症控制最有效方法为升温至23℃~25℃,保持10天左右,症状基本消失。
3、拟指环虫病
拟指环虫主要寄生于养殖鳗鲡的鳃部,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寄生性疾病,上半年累计发病率达到66.42%,指环虫的寄生不会直接引起死亡,其危害主要影响鳗鱼摄食,大量寄生后可继发感染烂鳃、败血病和水霉病;并常因为驱虫药物使用不当,引发欧洲鳗狂游性死亡症及脱粘败血症;还因药物的毒副作用影响摄食,导致成品率低。日本鳗鲡同样也易感染,但日本鳗的感染率和个体感染强度低,引起的危害较小。
预防措施主要是定期驱虫。大部分驱虫药物使用2~3次后就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在驱虫时应注意药物的使用浓度,不同种类药物的搭配,减少抗药性的产生;并应增强鳗鱼的活力;注意水质对驱虫效果的影响;驱虫后及时正确使用解毒药品,降低驱虫药物的毒副作用。
4、小瓜虫病
上半年小瓜虫病的发病率仅次于指环虫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由于控制小瓜虫的常规药物的禁止使用,目前仍无较为有效的控制药物,生产上对小瓜虫的控制能力有限,导致小瓜虫病控制较为困难,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目前生产上主要使用一些中草药制剂、高价(5+)碘制剂和食盐进行长时间的药浴控制,培苗阶段发生的小瓜虫病则采用提高养殖水温致30℃,配合食盐浸泡进行控制。近期研究和中试结果表明:中草药与高价碘的复配制剂新瓜虫灵,使用剂量为35~60ml/m3;每日一次,排污、大换水,将脱落虫体排出养殖池,重复使用3~5次,能有效驱除体表和鳃寄生的小瓜虫。本品对鳗鲡安全,无应激反应产生,使用剂量范围大,为现有理想的安全型小瓜虫驱除药物,但使用成本相对较高。
5、消化不良症
消化不良症是去年病害调查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今年上半年已得到有效的改善,发病率由去年的第一位下降为第三位。由于鳗用益生素的推广应用,极大地减少养殖鳗鲡发生消化不良现象的发生率。
三、2006年下半年鳗鲡养殖病害流行趋势预测及应对措施
(一)、下半年病害流行趋势
根据2006年上半年养殖鳗鲡病害发生和危害情况,结合2005年病害发生和危害分析,预测2006年下半年寄生病仍将对鳗鱼养殖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以拟指环虫、三代虫、小瓜虫、车轮虫为主。由于抗药性增强及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一些常规有效的驱虫药物的限制使用,将增加今后寄生虫的驱杀难度。
细菌性疾病可能以烂鳃病、欧洲鳗鲡脱粘败血症、日本鳗鲡溃疡病为主。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和危害将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以日本鳗鲡养殖为主和已有一半欧洲鳗鲡已发生过脱粘败血症的原因导致。但越冬过程中日本鳗鲡溃疡症发生率和损失率将较2005年上升。
下半年越冬季节将出现真菌性疾病的发生。同样由于欧洲鳗鲡养殖数量下降,真菌性疾病发生和引起的损失较2005年下降。
由于饲料原料鱼粉的大幅度涨价和优质鱼粉原料供应严重不足,可能由于饲料质量下降导致消化不良症的发生率较上半年上升。
(二)、应对措施
根据下半年疾病的流行趋势,应对主要措施为:
1、加强寄生虫的防控强度。定期抽样检查鱼体,发现寄生虫达一定数量时,及时驱虫;雨季当水源发生重大改变时,更应加强寄生虫的检测与控制。使用药物控制寄生虫时,应选择合适的品种和使用剂量,防止鱼体产生严重应激或中毒。寄生虫一般在一次驱除后一周应重复驱除一次,杀灭休眠子或虫卵孵出的幼虫。
2、越冬季节应尽量保持适宜水温。采用白色薄膜覆盖,以提高养殖水温;降低养殖密度,减少换水量维持水温,减少真菌和溃疡症的发病率;条件许可,可采取短时间加温,保持适宜水温一周左右,同样能有效防止真菌和溃疡症的发生。
3、严格控制鳗鲡饲料质量。根据原料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满足营养、卫生等要求,避免饲料质量导致消化不良的发生,引起水质恶化等负面相关影响。
4、加强生物制剂在鳗鲡养殖中应用。使用生物制剂调控养殖水质和池底条件;使用益生素控制细菌性肠炎,提高饲料消化率;使用噬菌蛭弧菌控制水体细菌数量;使用具有提高鱼体免疫力生物制剂,提高鳗鱼活力和抗病力。(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樊海平 钟全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