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秸秆养畜项目建设,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措施,大力开发利用秸秆资源,充分发挥秸秆养畜项目示范带头作用。
2007年全省共生产微贮、盐化饲料1800万吨,秸秆处理利用率达到32.1%,秸秆总饲用率达到42%,分别比1991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和16.3个百分点。全省每年过腹还田的秸秆粪肥2700万吨,相当于100多万吨尿素的肥效。不仅促进了粮食增产,也培肥了地力,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秸秆利用率的提高,大大缓解了草原的超载过牧压力,使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草原全面禁牧政策得到彻底贯彻落实,草原产草量平均提高30%以上,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为了抓好秸秆养牛工作,在奶牛生产上黑龙江省总结推广了“123”模式,就是养1头奶牛成母牛,种植2亩青贮玉米,实现收益3000元。在肉牛生产上,该省在狠抓母牛繁育基地建设的同时,总结出“236”模式,就是一个农户利用有机肥种植2公顷粮食玉米,利用玉米秸秆饲养3头基础母牛,所产犊牛6个月断奶出栏,年纯收入6000元。
据统计,仅2007年省级财政在青黄贮饲料生产上就投入资金2305万元,市县财政配套投入资金1310万元,带动群众在青黄贮基础设施上投入资金8482万元。
黑龙江省还积极扶持青黄贮公司生产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全省已建专业青贮公司71家,这些公司不种地也不养畜,但拥有专用机械和设施,青贮窖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收贮速度快、质量好,相对成本低,实现了种植户、养殖户和专业公司三方效益的同步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