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自赛罕区启动农村道路“村村通”这一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至今,辖区 124个行政村有 114个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基本形成了覆盖农区的路网体系。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柏油路正在悄然改变着赛罕区农村的面貌,成为科学引领辖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捷径。 路通促使“菜奶”上高速 说起村村通公路带来的喜人变化,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村委会邢主任别有一番感触。他说:“过去走的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只要稍刮点风就会满头满脸的黄土,尤其一到雨季,小四轮都经常陷进泥里,人就更别提了,进趟城十几里的路要走上大半天。现在好了,村村都铺上了柏油路,我们种的新鲜蔬菜当天摘当天就能上市,而种苗、化肥等,打个电话就能送货上门,这些好处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四通八达的公路拓宽了农民的视野。一大批市场经济意识强、头脑活、信息灵的农民应“路”而“生”,成为走南闯北搞运销的新型农民。在赛罕区,以润土绿蔬菜专业合作社、赛罕区奶业合作社、呼和浩特连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达 10余个,农民经纪人遍布各个村落。赛罕区成为我市重要奶源基地,全区奶牛稳定在 16.8万头,鲜奶产量达到了 7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到 8.15万亩,实现蔬菜产量 32.08万吨,商品量 28.8万吨。这“一青一白”两大支柱产业,不仅丰富了首府市民的菜篮子,奠定了青城的奶业基础,更让农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鼓了钱包、挺直了腰板儿。 路通让旅游观光到农家 村村通公路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更让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赛罕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早已成为回忆。借助便利的交通和整洁的村容村貌,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家游应运而生。赛罕区西把栅乡合林村在已经形成规模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础上,科学合理的搞起了集农业观光、农家旅游、乡村休闲为一体的城郊型度假村,为市民提供了休假游乐的好去处,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据了解, 2008年,赛罕区新修通乡通村道路 47条共 200公里, 11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共硬化道路 26万平方米,铺装便道 15万平方米,美化墙体 63.3万平方米。 路通车通人心通 在赛罕区西把栅乡什兰岱村的 53路公交车站牌下,七八个从村里出来的年轻人有说有笑的等车。一位打扮入时的小伙儿告诉笔者:“以前我们这里是土路,更没有公交车,进趟城非常不方便。现在政府给村里修了柏油路,还通了公交车,我们随时都能去市区逛街了。” 随着一条条乌黑漆亮的柏油路铺设完成,赛罕区村村通公路建设的速度之快、收效之大,已稳稳地走在了全市乃至自治区的前列。如今走在通往各乡各村的柏油路上,步行的人少了,骑电动车、摩托的多了;开小四轮的少了,飞驰而过的私家车、公交车多了。路通了,农民不仅出行方便,更重要的是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了,心自然也就敞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