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的一场秋雨,让黑龙江中北部的克东县更显清凉。这片位于北纬47度、四季分明的黑土地,正处于被称作黄金奶源带的区域内。飞鹤乳业的万头牧场便在这里。
悠扬的音乐随风飘荡,成群的奶牛井然有序,宁静而安逸。
“音乐是为了帮助奶牛多产奶。”8月27日,一位飞鹤牧场的员工说。此时,刚刚从美国纽交所敲钟回来的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正在牧场附近的飞鹤生产基地的二楼办公室。 8年前,筹资240万元一举买下克东乳品厂(飞鹤乳业前身)的冷友斌,不知是否料到如今的飞鹤乳业会在短短一个月内,一边引入红衫资本6300万美金,一边成功登陆纽交所。
现在,冷友斌有了新的扩张目标:飞鹤乳业将投资50亿元建设10个万头牧场;计划5年内,使飞鹤婴幼儿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
而在这轮新扩张中,“婴幼儿奶粉仍将是最核心的事业。”冷友斌说,尽管现在这个领域的竞争者已经“血流成河”。
5年50亿
在大部分乳品企业忙于恢复“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重创时,飞鹤乳业却打出了一张扩张牌,且规模惊人。
“我们制定的5年大战略,不仅要建设10个大牧场,还要建设1000个小牧场。”冷友斌说。他提出的“大牧场”是指规模在2万头左右、全部奶牛都是进口来的大型牧场。这样的牧场,单个投资额约7亿人民币。算上飞鹤乳业在克东、甘南已经投入运营的两个万头牧场,飞鹤乳业在这个领域的投资近50亿元。
冷友斌表示,这50亿元除了飞鹤自己投资一部分外,还将引入合作伙伴共同投资,以及一部分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
而“小牧场”则是指初始规模在200头左右的奶牛合作社。奶牛合作社以奶农为主,由飞鹤方面输出管理和模式,统一购牛、统一设计、统一修建,并承诺收购所有牛奶。在这种合作方式中,飞鹤方面不持有奶牛合作社股份。单个奶牛合作社运作资金约为600万人民币,其中,奶农筹措100万,当地政府出资100万,国家审核项目资金100万,剩余300万来自银行贷款。
“牧场奶现在飞鹤乳业所有奶源中所占比重为40%。”冷友斌表示,一旦上述奶源项目陆续投入运营,牧场奶在奶源中所占比重将达到百分之百。
不仅仅是奶源,冷友斌透露,在5年规划中,飞鹤将根据市场情况扩充产能。扩充之后,飞鹤处理原料奶的能力有望达到160万吨。“这将是奶粉类年处理能力最大的。”冷友斌说。
有意思的是,除了婴幼儿配方奶粉这项飞鹤乳业最核心的业务外,飞鹤乳业在此轮扩张中,还涉猎了一项新业务——奶酪。
“要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光靠婴幼儿配方奶粉做不到。”冷友斌认为,在中国乳业市场,液态奶、冷饮等业务都已经非常成熟,相比之下,奶酪的市场还有待开发。
尽管投资这项在中国乳业并不算成熟的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冷友斌仍愿一搏。他透露,飞鹤乳业的目标是将奶酪业务做到与婴幼儿奶粉业务平分秋色的程度。
为配合上述扩张计划,此前从未参与央视广告黄金资源招标的飞鹤乳业,今年则投入1.6亿元,以黑马之姿中标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标段。
“现在是飞鹤乳业扩张的大好时机。”一位乳业专家说。相比众多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倍受冲击的同行,飞鹤乳业在该事件后奶粉销量一度出现“井喷”,最高单月销售额同比增幅达600%。
来自飞鹤乳业的信息显示,该公司上半年销售额为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2.9%;总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700万美元增长至9670万美元,增幅高达258.4%。
除了业绩支撑,资本市场的左右逢源无疑为飞鹤乳业的扩张提供了基础。8月13日,飞鹤乳业宣布将以30美元/股的价格,向红杉资本定向增发210万普通股,一举融资6300万美元;5天后的8月18日,飞鹤乳业到纽交所主板上市。
“还有不少欧洲、加拿大的公司找我们合资。”冷友斌说,不过他明确表示,不会合作。“我们现在不缺钱。”
至于飞鹤乳业与红杉资本进一步合作的可能,冷友斌表示要看机会。
奶粉业洗牌在即?
“飞鹤婴幼儿奶粉现在的市场份额是7.3%,我们希望5年后,可以增长到15%。”冷友斌说。
婴幼儿奶粉市场确实诱惑不小。有数据显示,中国有望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明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300亿元左右。
当然,觊觎这300亿市场蛋糕的乳品企业并不只是飞鹤乳业一家。伊利上个月宣布投资2.89亿元,在天津市布局4.5万吨奶粉项目;光明乳业(600597,股吧)直接将奶粉业务纳入三大支柱产业之列,其奶粉业务上半年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而婴幼儿奶粉占总体销量的60%以上;河北三元的配方奶粉已在全国范围内上市;完达山乳业投资2.8亿元的配方奶粉项目,预计今年10月试车生产。
事实上,除了本土乳品企业,外资奶粉品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据了解,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外资奶粉品牌占据了近一半份额,而在高端市场,这个数字更是达到60%以上。“三聚氰胺”事件后,外资奶粉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有望达到80%以上。
对此,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一旦这些乳品企业的配方奶粉产能正式运转起来,两年之后,配方奶粉的竞争甚至可能比液态奶的竞争更加激烈。
“现在就已经很激烈了,已经血流成河了。”冷友斌说,“为什么还有乳品企业不惜代价,要投资新的产能呢?那是因为有增长点。”
冷友斌认为,中国奶粉业即将面临洗牌。
据他分析,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外奶粉尤其是原料奶粉以价格低廉和质量好取胜。
近期海关总署发布的预警报告也显示,自去年10月以来我国进口奶粉价格一路走低,数量持续增长,大大蚕食了国产乳品企业原来占据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
据统计,上半年我国出口乳制品2万吨,价值363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66.8%和72%;出口均价为每吨1849美元,下跌15.6%。同期,进口29.8万吨,价值5.2亿美元,分别增长83.7%和17.6%;进口均价为每吨1733美元,下跌36%。
相比之下,国内奶粉企业,多半规模较小,其中80%亏损,且拥有大量库存。冷友斌举了个例子,小型奶粉厂的产能往往只有40吨左右,而大型奶粉企业一个工厂的产能就达到1000吨,竞争力立显。
“今年年底奶粉业洗牌将初现雏形,到明年年底就洗牌得差不多了。”冷友斌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份额将逐渐集中到有竞争优势的大型奶粉企业手中,而规模较小的奶粉企业将被洗牌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