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是节粮、高效、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发展奶业是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任务,是改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措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奶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已基本形成。 60年中国奶业发展成就显著 新中国建立后的60年中,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下,经过业界同仁的长期努力,中国奶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奶牛存栏由1949年的12万头发展到2008年的1233.5万头,增长了101.8倍,年均增长率8.2%;奶类总产量由21.7万吨增长到3781.5万吨,增长了173.3倍,年均增长率达到9.1%(见图1),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第一位印度,9460万吨。第二位美国,8260万吨);奶类人均占有量由0.45公斤提高到28.3公斤,增长了61.6倍,奶业真正成为了一个惠及13亿人的大产业。 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是我国奶业发展最快的30年,奠定了我国奶业成为世界奶业大国的地位。 (一)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成为畜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奶牛存栏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奶牛存栏1233.5万头,比1978年的47.5万头增长了25倍,年递增率为11.5%。二是奶类总产量持续上升。2008年我国奶类总产量3781.5万吨,比1978年的97.1万吨增长了38倍,年递增率为13.0%。三是奶牛单产水平有所提升。2008年我国奶牛单产水平为4800公斤,比1978年提高了60%。四是奶类人均占有量迅速增加。2008年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为28.3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1.8倍。五是奶牛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2008年奶牛养殖业产值1015亿元,已占畜牧业产值的4.9%、农业产值的1.7%。 (二)乳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主要表现为:一是乳品企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工业产值1556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11.7倍。二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我国乳品企业日处理原奶能力平均超过100吨,而1982年日处理能力平均仅为8吨。三是资本结构逐步多元化。 国有乳品企业在规模乳品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大幅下降,而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四是乳制品产量持续增长,产品结构逐步优化。2008年我国干乳制品产量285.3万吨,为1978年的61.4倍,年递增率为14.7%;液态乳产量1525.2万吨,为2000年的11.4倍,年递增率为35.5%。2008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合计1659万吨,已占世界年产量的4.6%。 (三)乳品消费持续上升,成为畜产品消费中增长最快的产品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奶类消费量为22.7公斤,比1992年增长了146.2%,而同期肉类和蛋类消费量仅分别增长了20.0%和9.3%。农村居民2007年乳和乳制品消费量为3.52公斤,比1992年增长了203%,而同期肉类和蛋类仅分别增长了40.90%和63.89%。 (四)推进科技进步成效显著,为奶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奶牛育种和繁殖取得重大进展。1984年我国育成了第一个专用奶牛品种———中国荷斯坦牛。1992年我国开始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工作,1995年生产性能测定(DHI)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中国奶业协会自1983年开始组织开展全国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截至2008年已经进行了40次,参测青年公牛1004头。奶牛繁育领域的高新技术也获得重大突破,1978年通过手术法获得胚胎移植牛犊,1980年非手术胚胎移植成功,1982年冷冻胚胎移植成功。 奶牛专用饲料得到推广。1985年后我国先后培育了青饲专用晚熟品种京多1号、青贮玉米品种辽原1号等多个专用和兼用青饲、青贮玉米新品种。同时,奶牛精饲料工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为奶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奶牛饲养和挤奶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1985年开始进行TMR饲喂试验,并逐步在全国推广;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挤奶机使用普及率不到0.5%,目前已达到60%以上。 乳品企业装备工艺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乳品加工企业相继引进了国外先进适用设备、管理和营销方法,缩小了同国外乳品企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乳品加工设备和工艺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流通渠道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客流量大、集货性强、信息反馈迅速和拥有冷链设备等优势的商超已经取代传统的渠道占据主导地位,并促进了全国统一的乳制品市场的形成。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现代技术在流通环节的广泛使用,节约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率。 (五)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奶业发展空间逐步拓展对外贸易日益活跃。2008年我国共进口乳制品35.1万吨,为1995年7.1万吨的4.9倍,年递增率为13.1%。我国的乳制品出口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只在2007年全球性奶源紧缺的情况下,出口量才首次超过10万吨(见表1)。 外商投资不断加大。国际组织和国外企业的资金被不断引入中国奶业。目前,全国已有主要外资企业120家,2006年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用于支持奶业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初瑞士雀巢公司在中国建厂以后,英特尔营养乳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外商也先后在中国投资建厂。与此同时,中国的乳品企业不断在海外上市,利用外资增强企业资本运作能力。 科技交流与国际合作日益广泛。中国奶业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加强与奶业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2004年3月1日,中国奶业协会代表中国加入了世界荷斯坦联盟,为加强我国与国际奶牛繁育技术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的渠道。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提升了我国奶业的整体素质。我国奶业国际合作主要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欧盟(EU,过去称欧共体EEC)的奶类援助项目和中国-加拿大奶牛育种综合项目。奶类援助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产生了显著的效益,被国际舆论称赞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开发性项目完成的典范”。 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我国奶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波动,特别是2008年9月爆发的“婴幼儿奶粉事件”。该事件不但危害了婴幼儿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我国奶业造成了重大伤害,使之陷入危机:消费信心严重受挫,行业和国家形象受到极大损害;乳品企业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开;奶业主产区普遍出现倒奶现象,养牛效益下降。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奶业形势逐步好转,积极因素在增加。但是,还没有完全摆脱“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影响,没有恢复到事件前的正常水平。当前的奶业形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回升。据全国7个奶牛主产省250个定点监测村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监测数据分析,2009年1~6月,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3月降至最低,目前逐步回升,到6月末,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分别为1235.49万头和291.39万吨,比3月末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分别增加了2.52%和4.75%(见图2),但是和2008年同期相比仍明显减少。 2.各地规模化奶牛场生鲜乳收购价格基本保持稳定,近期部分地区出现上涨。中国奶业协会对全国14家重点乳品加工企业原料奶收购情况的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1~6月,原料奶收购平均价格为2.80元/公斤,基本维持稳定;内蒙古散户、小区和规模奶牛场的原料奶基础价格分别稳定在每公斤2.40元、2.60元、2.90元;天津市规模奶牛场原料奶收购价格2009年7月比6月每公斤提高了0.10元~0.20元。但是,黑龙江、陕西等地区原料奶收购价格依然偏低。 3.养殖户亏损面有所减少。据监测,2009年3月,养殖户亏损面曾一度达到50%,奶农养殖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2009年4月亏损面下降为47.3%,5月进一步下降至35.6%,比3月份减少了14.4个百分点;同时,规模养殖场的效益总体稳定,亏损比例约为10%。 4.非正常淘汰基本消失,部分地区引种扩群积极性回升。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组调研结果显示,奶业在经历了2009年上半年大幅波动后,大规模淘汰奶牛的现象基本消失,一般只淘汰日产20公斤以下和无法配种的奶牛,逐渐回归到理性淘汰。与年初相比,尽管有部分奶户退出奶牛养殖业,但选择继续养牛的奶农在规模上有所增大。随着亏损面的减少和奶牛养殖业形势的回暖,奶牛场(户)引种扩群的积极性回升。2009年1~5月,农业部已审批进口奶牛34590头,实际已进口9580头,而近3年,奶牛总进口量仅为1.4万头。 5.乳制品产量恢复性增长。2009年1~6月,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乳制品产量达到920.87万吨,同比增长1.9%,其中液体乳产量783.18万吨,同比增长1.3%,干乳制品产量137.7万吨,环比增加6.06%,同比减少19.88%。中国奶业协会对全国14家重点乳品加工企业产销情况监测数据显示,至2009年6月,巴氏杀菌乳和酸牛乳加工量同比分别增加了4.6%和31.4%,超高温灭菌乳产销量虽进一步回升,但尚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6.乳品企业亏损面降低。截至2009年5月,全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807家,其中亏损企业201家,占24.91%,比2008年11月时的28.31%下降了3.4个百分点。 7.乳制品市场消费量逐步回升。2009年6月,全国乳制品市场消费量由2008年10月的50%恢复至90%。全国36个大中城市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第4季度,居民奶类消费量和消费支出大幅下降,之后逐步回升。2009年第2季度,人均奶类消费量为7.35公斤,同比虽然下降了7.5%,但比2008年第4季度和2009年第1季度分别增长了1.45公斤和0.51公斤,增长了22.5%和7.46%;奶及奶制品消费支出69.3元,比2008年第4季度和2009年第1季度分别增长17.87%和9%。 8.乳制品出口仍然低迷,进口大幅增长。受“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2008年10月起我国乳制品出口骤降,2009年以来出口依然低迷,2~6月月度出口量同比降幅均超过60%,其中6月出口2727吨,同比下降76.8%,环比增长1.8%。进口方面,除1月外,其余各月进口量同比均超过50%,其中6月进口5.7万吨,同比增长1.7倍,环比增长17.6%。2009年1~7月,进口奶粉15.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8倍。 当前我国奶业正处在从单纯的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结构、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转变的关键时期,奶业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集中体现。认真总结和反思,采取综合性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要务。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贯彻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断解决奶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推进奶业转型升级,努力开创现代奶业建设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