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工信部日前编制完成《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并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据有关数据,目前全国有127家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企业,前十家的企业所占比重只占到42%左右。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显然过多过散的行业的状况来提高质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生产标准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这样的兼并重组的力度应该说方向是要形成一批具有品牌质量能让群众放心的生产企业。”
婴幼儿配方乳粉,是乳制品中的“高端品”,以其质量标准高、技术含量大、利润回报丰厚、需求稳定等,而被业内视为判断乳业成熟之标志,只有占有婴幼儿配方奶这样的高端市场,奶业市场信心才算恢复。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奶均不敢涉足于高端奶,一直在低端奶觅食,即便稍有涉足,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均不能与洋奶企比肩。近年来,洋奶企在第一线城市全面立足之后,开始在二、三线城市攻城略地,引发了国奶全面溃败的担忧。为生存而战的国奶,不可能把“增进质量”视为第一要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被动地等待“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来让国奶“起死回生”是不切实际,必须要有适当的政府“市场干预”。此番出台的鼓励国奶企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之举,一则可增强抗衡洋奶之力量,破除洋奶之垄断,让高端奶回归正常市场价;二则给国奶以强烈的信号,只要大胆在高端奶上探索,任何以提高技术含量和质量标准的提高奶质的行动,均会得到政府的积极扶持。工信部允许婴幼儿配方奶进入“药品管理”渠道,就是准备把这一失守多年的高端奶市场在束缚以高标准之后恢复消费者信心之举,值得称赞。
然而,光靠有关部门“市场干预”之有形之手,大奶企坐收兼并小奶企之市场之利的同时,可能还是会像以往一样,在婴幼儿配方奶这样高端市场上“不思进取”,导致这一政策只会令目前已经在低端奶上占据垄断地位的几家国奶企,变得更有垄断性,从而乐于追逐在股市上因兼并而上涨的股价回报,却懒于追逐实体产品如何做大做强的长期利益,最后的结果是政策被变形,国奶企再次让消费者失望。做大做强就必然会质量无忧,这是不成立的,此番新西兰的恒天然奶粉出现问题,与恒天然“做大做强”无不关系,恒天然占据新西兰90%以上份额,在“合作社模式”下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而一旦出事,则“一损俱损”。
所以,依笔者之见,此番欲推出的政策,要把“政策利好”落实成国奶企的“长远利好”,就得需要更多的来自各方的努力,其中包括农业部就牧场环境的末端监控、质监和药监等部门的跟进,还要更多依赖于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国际化,企业内驱力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