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发
广西的养虾业从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了28年,形成了从种苗繁育、饲料制造,成虾养殖到加工运销较为配套,功能较为齐全的海水养殖龙头产业。目前全区养虾面积30.6万亩,产量13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位。
但是,由于对虾养殖是新兴产业,还缺乏系统、成熟的经验,在发展中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去比较注重发展速度和规模,但对生态、布局有所忽视;二是养殖结构过于单一,缺乏互补性;三是注重高产技术的推广,但对病害防治、苗种检疫、饲料和渔虾药管理很不适应,年年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损失较重。问题和挫折并未影响养虾业的发展,始终以其产业优势快速增长,成为大农业中的"朝阳产业",大大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快速膨胀。产品也由内销走向国际市场,成为水产品出口的创汇大户。数以百万计的沿海渔(农)民群众,从养虾及相关二、三产业中得到实惠,获得了经济来源,实现和造就了数以百万计人们的发财梦变成了现实。沿海渔(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小康生活的提升,都凝聚着养虾这一产业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
任何事物在发展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挫折才有动力和生命力,百折不挠勇向前。
回顾广西养虾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一是计划经济时期。这一时期是广西外贸部门统购统销,独家限价收购排队卖虾难的坑农时期;二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运行下的随行就市自由交易时期;三是每支虾都要设卡纳税到国家免征税的民心时期;四是历经出口受阻国内外数次虾价暴跌,养虾户亏损严重时期等等。
去年,由于对虾出口受阻及国内市场疲软虾价下跌影响,80%养虾户亏本,20%养虾户平本或略有盈利,给养虾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有的虾农在困难面前提出了2008年虾还能不能养的顾虑和观望。我是一个从事养虾及对虾研究20多年的虾工,可郑重地说:我们要面对现实,树立信心,把虾这一产业做大做强,才是硬道理。难道辛辛苦苦投入建设的几十万亩虾池会荒废吗?重新推平为耕地吗?沿海百万渔(农)民从此就失业吗?相关产业就会关闭或转产、停产吗?历史只有前进,后退是没有出路的,每项产业都有风险,没有风险的产业是不存在的,不现实的,盈亏是正常的,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吓倒。不但要继续养虾,而且要把虾养得更好才是明智的选择。
那么,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应对养虾和市场两大风险呢?依我看:
一、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法。进行无公害的生态养殖,以市场为依托,以质量求生存,消除人们心目中凡是养殖的虾都是用抗生素、激素养出来的,对人的身体有危害,最好少吃或不吃的顾虑,打造广西优质对虾品牌,占领国内外市场。有的人只知道虾好吃,虾不但好吃,也可治病,其价值高。每100克肉含有蛋白质20.6克、钙35毫克、磷150毫克、脂肪0.7克、维生素甲360国际单位,还含有铁、灰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球蛋白等等,同时具有补肾壮阳、治阳萎、滋阴健骨、瘙痒、溃疡、神经衰弱等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钙、磷含量高、易消化的食药用的优质产品。全国虾年产量约100万吨,其中淡水25万吨左右,按全国13亿人口的五分之一吃虾,平均一人有多少呢?所以说虾别说出口,在国内市场也相当大,我们应广泛宣传吃虾的好处,养虾前途无量。但其中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虾不能与维生素同食,同食会引起砷中毒;虾皮与红枣同食也会中毒;吃虾引起的过敏:虾壳煮水口服和洗擦身体。
二、南虾北调优势明显。北方由于气候影响,一年只能养一造虾,而广西沿海地理气候、自然条件优越,水质良好,一年可养二造以上,而且产量高,年亩产一般的500公斤,高的达1000公斤以上,比北方优势明显,必须抓好二造虾养殖,拓宽流通渠道,占领北方市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市场经济运行下的养殖生产策略。
三、加强对种苗、饲料、药物检疫等方面的行业管理。一是抓好优质虾苗生产,严禁高温和滥用抗生素育苗,保证虾苗质量,养虾户放心;二是加强饲料生产管理及质量监测,大力推广使用优质饲料;三是要进一步规范虾药的生产、经销、使用和管理工作,大力推广微生物养虾;四是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引进亲虾、虾苗的管理和检疫工作,防止病源传播。
四、解决养虾成本过高的问题。在整个养虾中饲料、虾苗、药物是成本过高的三大要素。饲料、药物价过高,虾苗质量无保证,使养虾者无法承受。虾农普遍反映,养虾这一产业,赚钱最多的是谁?是虾农还是种苗,饲料、药物经销商、加工商。在市场经济运行时期,要想扭转这种养虾者不但要担大风险而且得小头,经销、加工商风险小却得大头是不可能的,只能靠我们的技术,用脑去养好虾,才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全国虾鱼药进入广西的有300多家,1000多个品种,大小饲料、虾鱼药经销商、代理商也不少于300家,这些药大多数是好的,但也不排除有些鱼虾鱼目混珠,真假难分,有的夸大其功效,说得神乎其神,误导虾农,假冒虾鱼药、劣质饲料充斥市场,造成一些养殖产品生长缓慢,中毒或畸型在一些地方出现,出口产品受阻。希望虾农们在购买饲料药物时,必须认真辨别真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苗种生产至今没有规范管理,苗种的生产和市场都极为混乱,谁都可以生产销售,劣质苗种充斥市场,由于苗种质量差,有的池塘清淤消毒、水质水温等方面都具备放苗条件,但放苗2-3批仍然出现死亡,究其原因主要在苗种上,造成生产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少数种苗场,但必须引起管理、技术部门足够重视。建议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厉行职责,加强苗种的检验检疫工作不走过场。并对苗种、饲料、药物进行备案,一旦在使用某单位的某产品出现问题,造成损失的有据可依,追查有关厂家和有关人员责任,挽回损失。这项工作除上述单位抓好管理外,各地虾业协会、商会、社会团体组织参与,有责任来维护生产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五、控制放苗量,减少造次,降低虾池承受力。一是疏养,把过去每亩放苗5-10万尾,降低到每亩1-3万尾,其好处: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成虾规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消除污染,减少疾病发生,达到少用药成本低,安全生产有保证;四是减少造次,由过去年3造,改为年二造降低虾池承受力。
六、调整养殖模式。采取虾蟹鱼藻贝混养轮养,可根据池塘条件,选择两种或三种混养。这种模式:一是池塘利用率高;二是互补性明显;三是风险小;四是经济效益显著;五是常年有产品出售。
七、走联合生产路,解决资金投入困难。广西养虾业目前是以渔农户为主体的分散养殖,抗风险能力差。大企业集团规模化养殖的为数不多,因此,要想养虾业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公司+养虾户的联合生产路,由公司扶持养虾户解决种苗、饲料、药物等所需资金问题,产品随行就市,优先卖给支持生产的单位,这种互助互利的形式已在很多地方推行,促进了对虾这一产业链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