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尧1 陈智贤1 秦普亿2
(1:广西合浦县水产畜牧局;2:广西合浦县廉州区域水产技术推广站;536100)
虾病尤其是病毒性病害给养虾业带来了极大危害,严重制约了对虾养殖发展,为此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多种富有特色的养虾模式,高位池养殖、混养、淡化养殖等模式对抑制虾病流行起到极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广西合浦县党江镇地处南流江入海口,地下咸淡水资源丰富,采取打井抽取地下咸淡水实行半封闭的小面积养虾模式养虾,连年获得大面积丰收,促进了党江养虾业快速发展,养虾面积从2001年2400多亩发展到目前33000多亩,为党江养虾业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对虾养殖已成为党江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和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现笔者对他们做法和经验作以下总结,以便为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地理条件
合浦县党江镇位于南流江入海口交汇处,南流江横穿其过,陆上沟、渠众多,且党江镇地域是由南流江冲积和海滩涂淤积所形成,由于其成陆较早,地表深层泥土属盐渍土,在地表淡水的长期浸渗下,三十多米以下地层的水的盐度为4‰-10‰,为咸淡水,可钻挖抽取用来养虾,为对虾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近年来海区海水污染和病害交叉感染,虾病不时暴发,养殖户相继效仿采取打井抽取地下咸淡水发展对虾养殖,养虾普遍获得成功。
二、池塘条件及配套基础设施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3-8亩,长方形或方形,水深1.2-1.5米,池底向排水口倾斜,能自然排干水。
2、提水设施:每一口池塘均配钻挖一口井,井深约30-40米,井口直径 10 cm,井壁是塑料管,在井底末端8-10米长的管壁上开有许多孔径6公厘的小孔隙,配套一台12匹柴油机和3寸管口径的自吸泵。
3、增氧设施:有电区域的虾塘,采用电动的水车式或叶轮式增氧机;无电区域的虾塘,采用柴油机带动的长臂水车式增氧机,一般面积3亩以内设置1台增氧机,3亩以上虾塘要配置增氧机2台以上。每一台长臂水车式增氧机由6-10组叶轮组成。
4、虾塘的修整与消毒;养殖前应将虾池积水排干,封闸晒池15天以上,修整塘堤、清淤、清除池底的污泥杂物,并对池底进行翻耕耙晒,用生石灰75-100kg/亩、漂白粉50-60ppm进行全池杀菌消毒;对于新建的池塘,因底质土酸性重,要先用生石灰100kg/亩全池均匀泼撒,然后使用机械或牛翻耕耙平,进水10cm进行浸泡。放养前再撒放生石灰75-100kg/亩,以达到中和底质酸性,稳定池底泥的PH值。
三、池水的处理
从地下抽取的咸淡水因铁锈严重,呈混浊的红黄色,溶解氧含量少,PH值低,一般5.8-7.1,不能直接放养虾苗,要经过处理后才可用来养虾。池水按1米水深亩撒施20-30kg沸石粉和15-20kg左右生石灰,去除铁锈,提高池水PH值到7.8-8.6,然后暴气或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中溶解氧,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处理好的池水亩施放藻类生长素或复合有机肥2-3kg肥塘,使水色呈黄绿色或绿色。肥水期间,每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2小时,保持水体透明度30-40cm。
四、虾苗放养
因虾池水盐度在4-10‰左右,而育苗池水盐度至少在1.016以上,因此,虾苗入塘前要经过淡化。应选择优质健康生猛的虾苗淡化,苗种淡化在育苗室中进行,每天降低池水盐度不超过4个单位,虾苗离场入塘时要淡化到10‰以下,且虾塘水与育苗池水盐度差不能超过3个单位。虾苗放养密度为4-7万尾/亩。入塘前2天,要经过试水,成活率达90%以上时才可放苗,否则,要待查明原因试水正常才可放苗。
五、养殖管理
1、饵料投喂。在整个养殖生产中,一般只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饵料要坚持"四定"和"少量多餐"原则,还要通过对虾的生长、成活率、水质、天气及对虾的吃食、活动等综合因素确定合理的投喂量。每口池塘固定设置2-3个饲料观察台,具体投喂量根据饲料观察台中饲料摄食情况而定。对虾体长1-3cm时日投喂量为对虾体重的7-10%,体长3-10cm时日投喂量为5-7%;对虾体长10cm以上时日投喂量2-4%。投喂时采用泡沫船一边拉绳一边撒投饲料,使饲料在整个池塘中均匀分布,但池塘边1-2m和池中央及水门周围不撒投饲料,每天投喂3-4餐,晚间投喂量占日投饵总量的70%以上。
2、添换水。养殖前期以添加水为主,每隔2-3天添加水5-7cm,直至水位达到最深,并保持最高水位;养殖中后期除因水质变坏,需酌情更换水外,一般以添补因渗漏和蒸发掉的水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井水铁锈严重,PH值低,溶解氧含量少,添加井水时要开机增氧,添加完水后要及时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池水PH值。
3、水质调控。水质调控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环节,水质恶化时对虾易发生疾病,出现死亡,甚至全军覆灭。可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及增氧机等多途径进行水质调控,养殖前期(即放苗20天后),每天开机2次,分别在黎明和中午前后开机2-3小时;养殖30-60天后根据需要延长开机时间,养殖90天后要全天开机,无风、雾天、阴雨天均应增加开机时间,使水体的溶氧 量始终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定期或不定期使用EM液、复合活菌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体生态系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经常使用沸石粉改良底质,净化水体,稳定整个养殖 水环境,为对虾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4、疾病防治。对虾养殖应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综合治理。养殖中后期,在饲料中定期(每隔15天)添加1-2‰高稳VC、2-3‰免疫多糖、1-2‰虾肝宝及3-5‰进口鱼油投喂,以增强对虾体质,提高对虾免疫力,以达到防病的目的;暴雨等异常天气是病原较易增殖虾病最易发生时节,除了要做好排淡,使用生石灰、沸石粉或降氨灵等调节水体PH值和底质外,还要泼洒0.3-0.4ppm二氧化氯进行全池杀菌消毒,第二天再泼撒微生物制剂。并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力保水质稳定,严防虾病滋生;出现虾病,要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切忌盲目乱投药。
5、适时收获。对虾养殖70天规格可达到100尾/kg,养殖100天可达60-80尾/kg,亩产达350-600公斤,一般养殖70天以上即可达到商品规格,此阶段要根据虾塘水质、对虾生长及市场价格等确定对虾的收获时间,做到适时收获,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以避免后期因水质变坏、虾病滋生造成损失。
六、讨论与分析
1、采取打井抽水进行半封闭式养虾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隔绝病原的横向传播,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和海区污染的影响,阻断了从外界诱发病毒病害的原因,降低养殖生产的风险。另外,由于井水盐度较低,一般在4-10‰,而许多病毒菌喜在高盐环境生存,低盐度可将其杀死或抑制其生长,从而达到稳产的目的。纵观几年来党江镇养虾连年获得稳产丰收,而其他地区靠纳取外海水养虾的却病害不时发生,致使养殖生产受影响,甚至失收。这充分证明了采取打井抽取地下咸淡水养虾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2、地下咸淡水因含有铁锈、氨氮高、溶氧少、PH值低,要通过暴气,用生石灰提高水体PH值提升溶氧含量后才可用于养虾。否则,会对对虾产生危害。对虾长期生活在酸性环境中,虾壳会变软,鳃部受刺激产生的粘液增多,锶丝红肿,从而影响对虾生理机能,摄食减少,消化、吸收机能下降,新陈代谢受阻,甚至造成对虾死亡。建议有条件的养殖户,应配套修建过滤池及蓄水池,地下井水经过滤、沉淀净化、去除铁锈、提高池水PH值和溶氧等处理后,才进入池塘。
3、大量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营造良好生态是集约化养虾的关键技术环节。在养虾过程中特别是养殖中后期,因养殖时间的增加,水质条件下降、底质老化、水体生态环境恶化,极易滋生病菌。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可有效降解池中有机废物,把有机废物转化为单胞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降低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加水体溶解氧,并形成优势种群,抑制有害菌的增殖,维持生态环境相对平衡、稳定,促进对虾正常生长。
4、采用地下咸淡水养虾过程中,极少使用到药物,但还不能完全不使用药物,科学使用药物仍是有效防治虾病的重要技术手段。当暴雨等气候突变引起虾池水质剧烈波动,或当水质进一步恶化及虾病发生时,也是病原菌最易滋生繁殖之时,此时适当使用药物可抑制和杀灭病原,并有效地治愈虾病,但施用药物2-3天后,要及时重新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营造良好的虾池水质环境。但也绝不能动辄就滥用药物,因为经常大量使用药物会破坏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造成有益菌和藻类大量死亡,对对虾产生应激反应,影响对虾的生长发育,同时降低了对虾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