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07年对虾养殖业增产不增收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国内市场几乎所有商品都升价唯独对虾跌价,国外市场经受了"中国制造"商品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最大进口国家的抵制;尽管2007年年末对虾养殖业再次遭受灾难性气候的创伤。2008年,沿海地区100多万亩海淡水池塘的经营者别无选择。对虾,仍然是广大渔民首选的养殖品种。2008年,对虾养殖业仍然要面临饲料提价,种苗供不应求,养殖成本增加而养成后可能卖不到好价钱的风险,面对全球温室效应产生的低温,冷空气、台风、暴雨的考验,面对至今仍无法解决的美国、日本等国家苛刻的进口附加条件,对虾养殖业的出路依然困难重重。
纵观南美白对虾十年的发展历程,针对2008年的养殖环境和形势,对虾可持续养殖的关键问题仍然是技术问题。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科学防病,杜绝药残
众所周知,对虾产品药残是对虾育苗及养殖业者在对虾育苗或养成过程中投喂违禁药物所致。
㈠产生药残的途经有三种:
1、养殖业者不知何为禁药,被动使用。广西对虾养殖业发展较快,大部份养殖业者仅仅从业3-5年,缺乏用药知识,对禁药认识不足,用药时缺乏指导,使用了不法厂家、不法商家生产的所谓"特效药",假冒伪劣药品。
2、养殖业者明知是禁药,主动使用。养殖业者以利益为目的,只要得知某种药物能够治疗患病的对虾,不管是否为禁药,照用不误。同时,收购商无法现场检测对虾是否有禁药残留,收购、加工、销售的厂家也没有追索依据,禁药屡禁不止。如培育虾苗使用三黄(粉),呋喃西林,养殖户购买人用土霉素、氯霉素等。
3、乱用药。养殖户用药时,没有经过有处方资格的专业人员核准,随意加大药量,不确诊虾苗患何病,病急乱用药。
③不具备养虾条件的海水塘、深塘可以养石班鱼、金鲳鱼。效益同样可观。
㈡科学防病,对症下药
对虾养殖过程中,为了预防疾病,也为了给发病对虾治病,投喂药物是必须的技术手段。关键是如何确诊病症,如何选择药物,做到对症下药。通常容易使用禁药的虾病有以下三种:
1、桃拉病毒病,俗称软壳红体病。若养殖池塘发现有软壳红体虾浮游时,一般会使用含碘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购买抗病毒药如吗啉胍、硝基呋喃类或磺胺类抗生素,板蓝根、柴胡等抗病毒中草药拌饲投喂。事实证明,此病很难根治,发病池塘总是个体大的先死亡,水温在24-28℃,使用药物很难控制,直至大部分对虾死亡。当水温升至28℃以上时,病虾明显减少,甚至停止死亡。但这并非药物控制的效果,而是水温升至28℃以上时,桃拉病毒的活力降低,对机体的破坏力减弱,患病对虾因此恢复摄食。但当下一次冷空气袭来,水温下降至28℃以下时,该病毒活力又会增强,已感染桃拉病毒的对虾又重复发病,出现死虾。只有水温稳定在28℃以上时,对虾才不会暴发桃拉病毒病。这也是中造虾好养的原因。因此,桃拉病毒病暴发时,用药效果是不明显的,用药只会产生药残,而预防才有效!方法是:水温在24-28℃期间,在对虾正常状态下,使用碘制剂消毒水体,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投喂板蓝根等中草药和多糖、生物酶、维C等饲料添加剂,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抵抗能力。若虾苗已发病,且水温在短时间内无法升至28℃以上,治疗是徒劳的。
2、肌肉白浊病,也叫池低"偷死"症。通常发生在高温季节,水温32℃以上,密度大,水质差的池塘。发病池塘早晚看到少量肌肉白浊病虾靠边,在增氧机底部附近或池塘中心区域捞到"偷死"虾。据调查,内服禁药和残留限量药如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可促进对虾机体血液循环,死虾明显减少。一旦停止用药,死虾又增加。长期用药,养殖成本又增大,得不偿失。收获时对虾产品自然是药残超标。事实上,该病病因是高温期间水体溶氧低,过渡繁殖的藻类又耗氧过大,PH值高,亚硝酸盐毒性增大,对虾长期处于慢性中毒和低氧状态下,自然淘汰部分体质差或要脱壳的个体。唯有改良养殖环境才能解决问题,用抗生素控制该虾病,纯属乱用药行为。正确的控制方法:①降低放养密度或紧急分池。经验告诉我们,同样条件的池塘,6月份存池重量密度2000斤/亩生长良好;8-9月份存池重量密度1500斤/亩则会发生缺氧"偷死"。②增加增氧强度。③加大换水量,尽快改良水质、底质、降低亚硝酸盐浓度,调控HP值为正常值。④用EM原露、维C拌料投喂,减少日投饵量。
3、硬壳红体病、甲壳溃疡病、黄鳃等细菌性疾病。通常使用抗生素内服治疗。但不必使用氯霉素、呋喃西林、阿莫西林、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等违禁或残留限量抗生素。事实上,内服兽药用氟苯尼考即可。关键技术是使用消毒剂消毒水体。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次氯酸钠或聚维酮碘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如使用碘消毒剂(复合氨基酸碘)两次消毒水体,甲壳溃疡就可治愈。
㈢减少对虾疾病发生的方法
1、合理密度。根据池塘条件、配置设备、养殖管理水平、养殖季节、虾苗质量确定合理密度,减少如肌肉白浊病的暴发,促进对虾快速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效益。
2、合理安排放苗及养殖时间。选择气候正常,水温达25℃以上,估计放苗20左右水温达28℃以上的时间放苗。适合的养殖时间,则可避开桃拉病毒病暴发的高峰期。尽量使对虾在水温28℃以上时段内养成。此水温放苗后,对虾活力强,可捕食水中天然饵料,机体抵抗力强,对虾上料时即可进入高速生长期,此时桃拉病毒活力低,对对虾的危害小,减少了养殖药物成本支出,提高养殖成功率。
3、加强PH值的管理。对虾养殖过程中,PH值过高(大于9.0),过低(小于7.8)或日变化幅度过大(大于1)都会对对虾产生极大的危害。过低时,生长慢,壳薄且软,PH值正常时没有毒性的重金属此时毒性增大,极易诱发对虾黄鳃病;过高时,亚硝酸盐的毒性增大,对虾难脱壳,生长缓慢,易诱发硬壳红体病、甲壳溃疡和肌肉白浊"偷死"症。PH值变化过大时则容易引起鳃肿、尾扇溃烂、肠炎、黑鳃等疾病。事实上,近年来PH值过低或日变化幅度过大的现象在对虾养殖池塘已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养殖业者缺乏对市售水质改良剂的正确认识和池塘生态环境变化的了解,只注重水色和浅表水质的好坏,忽视了水质改良剂负面反应所致。比如,大量使用劣质EM菌液、乳酸菌、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解毒剂,减少芽孢杆菌及光合细菌的用量,水色好了,重金属毒性降低了,亚硝酸盐危害减少了,但对虾生长的环境却不适合对虾了,壳薄、软、生长慢,饲料系数升高了,成本增加了,效益降低了。有人天天守在塘边泼石灰,PH值仍无法升高,天天撒小苏打,PH值日变化值仍没有变小,为什么呢?因为池塘生态环境已被人为破坏了。
因此,必须科学、合理、适量使用水质改良剂,营造对虾最适生长的生态环境,才能减少对虾疾病的发生,才能实现高效养殖。
4、选好虾苗
目前已知由苗种带到养成期暴发的疾病有:空肠空胃病(放苗后发现体色正常、空肠空胃的虾苗浮游于水面,密度逐渐降低,虾苗成活率很低),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感染该病毒的虾苗生长缓慢,身体畸形,大额角弯曲或短小,养成收获时"虾脚"占的比例大于2成)。白斑病毒病和桃拉病毒病(软壳红体病)。因此,严格选择虾苗,购买、放养优质健康的虾苗是减少疾病暴发的基本保障。
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成功率。
1、改养两造为一造,养成大规格对虾。
目前,因放养密度,放养时间,养殖周期,养殖管理水平的不同,对虾养殖的成本相差甚远。一般来说,高位池养殖亩产量在1300-1500斤,精养土池养殖亩产量在600-800斤,相对成本最低,利润最大。也就是说,单位养殖水体的重量密度合理时,池塘水质控制难度小,用药量相对较小,增氧效益高,耗能低,饲料系数小,转化率较高,对虾生长快,上市规格大,达25-30尾/斤。若放养密度过大,养殖的重量密度达到池塘环境极限时,对虾自然生长减慢,而不是呈持续生长趋势,饲料转化率低,水质难控制,养殖成本过高。因此,若计划一年养殖一造时,放苗时间可选择在4-6月份,避开红体病(桃拉病毒病)爆发流行时期,确保养殖获得成功。从放苗到收获期间都是对虾快速生长的水温,在单位水体重量密度极限内,养成规格达25-30尾/斤时,重量密度不超过1500斤/亩(高位池),这样,养成1斤25-30尾/斤规格对虾的养殖成本与养成40-50尾/斤规格基本一致,养殖效益则不言而喻。回顾十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史,养殖成活率最高,成功率最高,效益最好的均是中造虾的养殖,即5-6月份放苗,9-10月份收获大规模对虾的养殖模式。在广西的浙江籍对虾养殖业者,早在五年前就掌握了此养殖规律,从而成为养虾赚钱最多的群体,业界有目共睹。
2、熟述渔药,掌握科学的用药方法
微生物制剂并不是用量越大越好,培藻肥水也不是立竿见影,亚硝酸盐不可以药到毒解,内服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更不是药到病除。事实上微生物的使用,必须是池塘环境符合其生长繁殖条件时,投放的微生态活菌才得以大量繁殖,使用效果才会产生。比如,池水PH值为7.5以下,亚硝酸盐浓度0.5ppm以上,为降解亚硝酸盐而大量投放硝化细菌,但亚硝酸浓度不降反而升高,什么原因呢?是硝化细菌产品不好吗?不是,硝化细菌在PH值低于7.8以下时,根本无法繁殖,甚至无法进行硝化反应;又比如,池塘经常使用EM菌液调整水色、水质,水色是好看了,但PH值却越来越低,日变化幅度越来越大了,原因很简单,EM菌中的乳酸菌在池塘中大量繁殖后成为池塘的优势菌种,每天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甚至按常规用量使用消毒剂也杀不了乳酸菌,改变不了PH值低的现象。再如,许多养殖户在肥塘时,每亩用肥成本达200-300元,施肥量近百斤,却无法把水育肥。究其原因,一是低温及阴天施肥,或施肥后转为阴天,藻类没有繁殖的条件;二是肥分单一,缺少某些藻类生长繁殖所需的养分限制其生长;三是清塘、消毒杀灭水中藻类或仅用地下水养殖;四是氨氮、亚硝酸盐过高,水中氮的循环无序。因此,熟悉产品,认识产品的特性特点,了解池塘环境的变化规律,掌握每种渔药的用药方法才能实现降低用药成本的目标。
3、加强养殖管理
①正确使用增氧机。很多养殖业者仅凭感觉使用增氧机,增氧机变成救命机,要么造成电力浪费,增加机械磨损,要么加氧不足,对虾因氧量不均生长迟缓,发病率高,增大了生产成本。事实上,养殖池塘溶氧的来源主要是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其非常细腻,几乎溶于水,特别是表水层,溶氧超饱和时达10㎎/L以上。增氧机是通过搅水作用把藻类所制造的氧尽量留在水中,减少挥发。当然,增氧机也可把空气打至水中增加部分溶氧。水中溶氧与光照关系密切,当早晨太阳出来后,水面的溶氧很快达到5.0ppm,可水的底部在9-10点时才达到4ppm。以一天为例,对虾养殖到中后期时,上午9-10时可停增氧机,中午1-2时可开机把表面高浓度的溶氧打到池底,把池底水换到表水层,让下边的藻到上面产氧而不是在下面耗氧。保持整个水体氧量充足。之后可留一台机搅水或停机。下午5-6时起部分开机增氧,至晚上11-12时起开全部增氧机至第二天上午8-9时,如此循环往复。若遇阴天才需在白天全部开机增氧。
②排污与吸污。对于精养泥塘,养虾最大的污染源和耗氧源就是沉积在塘底某个或某几个位置的虾粪、死藻和残饵。一般情况下,该废物是到收获对虾后清塘时才被清理出去。在海南、湛江的一些养殖区,养殖中后期采用吸污泵带水作业的办法,每3-5天吸底污一次,养殖环境、水质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高效养殖也轻松。
③投料时间。经多年的比较和调查了解,每天投料3次和4次没有明显区别。但早上投料时间却对养殖影响很大。很多养殖户习惯在天刚亮或更早的时间投料,这是不合理的。此时,对虾尚处于低溶氧状况,何来食欲?!。应调整到太阳出来后,广西在早上8时左右或稍后的时间投料比较合适。
4、改变养殖模式
①把单一养虾变成虾蟹混养、虾鱼混养。以养虾为主。
②养虾条件差的池塘改为养鱼为主,套养对虾。
总之,养虾是高风险的行业。只有把握时机,精打细算,精心管理,节约成本,科学用药,养虾业肯定会兴旺如初。